一、电力供需情况1.用电情况。
我们看到,今年全世界光伏装机量超过100Gw的背后,中国也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而2017年中国的光伏装机量也将首次突破50Gw。而关于金钢线的普及,我们之前的一篇文章,光伏行业2017年总结(一):金刚线本质上是有利于单晶的产业革命,里面有详细的阐述。
而2017年12月,阿特斯也宣布将私有化: 中国公司在美国退市潮的背后,影射的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光伏公司的冷落与偏见,而更让人感到愤慨的是,其实在美股上市的这些光伏公司,可以说是整个光伏业的老兵,同时很多公司至今也是光伏行业的佼佼者。但出乎意料的,2017年的光伏行业却似火一样,给行业内的人还有投资光伏行业的人,都带来了很好的结果。以单晶硅片的龙头,隆基和中环为:隆基:2016年硅片产能为7.5Gw, 2017年将达到15Gw, 同比增加100%,而在2018年有望达到25Gw。上游的涨价叠加了两个因素,一个是2017年的光伏整体需求超预期,另一个是瓦克工厂意外的爆炸,带来的2万吨的停产: 而上游硅料的上涨带给了上游丰厚的利润,也让上游硅料厂商纷纷抛出了扩产计划。这里,我们对比两家上游公司,隆基,大全的毛利率与两家下游公司晶科和晶澳的毛利率: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2017年隆基和大全的整体毛利率都维持在30%以上,而晶科与晶澳的毛利率都在15%以下,这就使得今年隆基一家公司的利润(约30亿)会等于所有下游组件企业的利润总和(约10亿)的3倍,这也意味着整个光伏行业的利润都在上游企业。
在2016年630之后,整个光伏行业陷入了冰一样的市场,无论行业内或者行业外的人,都对2017年的光伏行业充满了悲观的论调。(白色为隆基股份,绿色为贵州茅台)同时,隆基的上涨让中国光伏公司在A股的估值到了850亿的水平,创造了A股对中国光伏制造业的最高估值,也打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光伏的想象力。单晶硅组件色差小,整块组件几乎一个颜色;而相比之下多晶硅组件颜色就比较花了,一块板子里面很多电池片颜色就不一样,看起来没有那么好看。
然而事实上较长一段时间里,多晶硅光伏组件的销量却一直都比单晶光伏组件高一些,这其实是由于多晶技术路线的成本优势,多晶光伏组件的价格一直都较单晶更低的缘故。未来随着成本下降,光伏走进寻常百姓家,而在其中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或许将慢慢转变人们的观念,用它较高的效率和性价比占领优势市场,成为单、多晶之争最后的赢家。李文学说,以前一段时间市场上对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的接受度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家一直都把它当成一个高端的产品,而作为高端产品虽然在出口欧美国家乃至日本都是有利的,然而定价较高对我国国内全面推广时它却是不利的。而隆基乐叶则作为全球单晶硅光伏组件出货量最大的企业而备受瞩目。
2016年,我国组件产量约53吉瓦,同比增长15.7%以上,连续10年第一;成本持续下降,部分企业组件成本甚至降至0.34美元/瓦以下。虽然多晶硅组件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在平价上网的大势中占得先机,然而业界仍有很多人认为单晶硅光伏组件的较高效率,是晶硅组件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谈到坚持选择单晶组件技术路线的时候,李文学说,转换效率高了,度电成本自然就下降了,而单晶技术路线在光电转换效率上有着优势,所以当初隆基才坚定地选择其作为未来的技术路线。隆基乐叶的诞生推动了高效组件的市场认知度,并且将平价单晶的概念深入人心。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单晶PERC技术、多晶黑硅技术、MWT、双玻组件等技术快速产业化。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今年10月发布的《2016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中显示,常规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9.8%和18.6%,先进技术单晶电池和多晶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21%和19.5%以上;2016年常规单晶硅和多晶硅组件效率已经分别达到17.74%和16.7%;高效组件效率已经分别达到了18.35%和17.2%。
当今的光伏组件,单位面积发电效率越高就越节省土地成本,在这方面单晶硅光伏组件的性价比优势无疑是巨大的。光伏有很多技术路线可以选择,但是我们经过分析,太阳能行业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降低度电成本,而要降低度电成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单晶组件和多晶组件的竞争已有多年历史。特别是分布式屋顶对美观度要求较高,很多人在别墅上安装不考虑价格的高低,就是要装上感觉漂亮、好看。
单晶技术路线具有市场潜力近年来,光伏行业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十余年间连续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之最。2015年成立当年,隆基乐叶单晶组件即出货第一,也推动了国内单晶市场份额由不到5%提升至15%;2016年隆基乐叶单晶组件全球产销第一,国内单晶市场份额达到25%;2017年上半年,单晶市场份额已超过35%。
而在户用光伏中,光伏电池板大多要建在屋顶,把有限的面积高效利用起来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给单晶硅光伏组件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隆基这些年将单晶路线做出了性价比优势,然而这个价值却始终传递不到终端,这更加坚定了隆基向下进行产业延伸的决心。
转战分布式领域迎来新蓝海由于分布式光伏的火热,光伏行业也渐渐地从集中式地面电站转战分布式领域,在这种环境下,用户考虑更多的性价比问题。所以美观度其实也是衡量产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土地成本,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想降低其实很难;如安装光伏所用到的支架、电缆,包括铝边框、玻璃、化工材料的成本等都很难降低,那么如果要降低度电成本以达到未来平价上网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同样的材料、成本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这可以说是单晶硅的另一个优势,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单晶硅组件无疑会比后来者多晶光伏组件更受信任。现在整个业界都在降低度电成本,而从这方面考虑的话,其实很多成本是没有办法降低的。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隆基乐叶)总裁李文学在接受2018中国国际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周中央媒体记者团采访时表示
这可以说是单晶硅的另一个优势,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单晶硅组件无疑会比后来者多晶光伏组件更受信任。当今的光伏组件,单位面积发电效率越高就越节省土地成本,在这方面单晶硅光伏组件的性价比优势无疑是巨大的。
在谈到坚持选择单晶组件技术路线的时候,李文学说,转换效率高了,度电成本自然就下降了,而单晶技术路线在光电转换效率上有着优势,所以当初隆基才坚定地选择其作为未来的技术路线。李文学说,以前一段时间市场上对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的接受度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家一直都把它当成一个高端的产品,而作为高端产品虽然在出口欧美国家乃至日本都是有利的,然而定价较高对我国国内全面推广时它却是不利的。
而隆基乐叶则作为全球单晶硅光伏组件出货量最大的企业而备受瞩目。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单晶PERC技术、多晶黑硅技术、MWT、双玻组件等技术快速产业化。
如土地成本,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想降低其实很难;如安装光伏所用到的支架、电缆,包括铝边框、玻璃、化工材料的成本等都很难降低,那么如果要降低度电成本以达到未来平价上网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同样的材料、成本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转战分布式领域迎来新蓝海由于分布式光伏的火热,光伏行业也渐渐地从集中式地面电站转战分布式领域,在这种环境下,用户考虑更多的性价比问题。虽然隆基这些年将单晶路线做出了性价比优势,然而这个价值却始终传递不到终端,这更加坚定了隆基向下进行产业延伸的决心。单晶技术路线具有市场潜力近年来,光伏行业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十余年间连续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之最。
2016年,我国组件产量约53吉瓦,同比增长15.7%以上,连续10年第一;成本持续下降,部分企业组件成本甚至降至0.34美元/瓦以下。隆基乐叶的诞生推动了高效组件的市场认知度,并且将平价单晶的概念深入人心。
虽然多晶硅组件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在平价上网的大势中占得先机,然而业界仍有很多人认为单晶硅光伏组件的较高效率,是晶硅组件未来的发展方向。光伏有很多技术路线可以选择,但是我们经过分析,太阳能行业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降低度电成本,而要降低度电成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然而事实上较长一段时间里,多晶硅光伏组件的销量却一直都比单晶光伏组件高一些,这其实是由于多晶技术路线的成本优势,多晶光伏组件的价格一直都较单晶更低的缘故。单晶硅组件色差小,整块组件几乎一个颜色;而相比之下多晶硅组件颜色就比较花了,一块板子里面很多电池片颜色就不一样,看起来没有那么好看。
所以美观度其实也是衡量产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2015年成立当年,隆基乐叶单晶组件即出货第一,也推动了国内单晶市场份额由不到5%提升至15%;2016年隆基乐叶单晶组件全球产销第一,国内单晶市场份额达到25%;2017年上半年,单晶市场份额已超过35%。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隆基乐叶)总裁李文学在接受2018中国国际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周中央媒体记者团采访时表示。现在整个业界都在降低度电成本,而从这方面考虑的话,其实很多成本是没有办法降低的。
而在户用光伏中,光伏电池板大多要建在屋顶,把有限的面积高效利用起来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给单晶硅光伏组件带来了新的机遇。单、多晶之争关键在于用户心理其实,单晶硅组件发展历史较长,有些单晶硅组件构成的光伏电站已经运行超过30年。
单晶组件和多晶组件的竞争已有多年历史。未来随着成本下降,光伏走进寻常百姓家,而在其中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或许将慢慢转变人们的观念,用它较高的效率和性价比占领优势市场,成为单、多晶之争最后的赢家。
特别是分布式屋顶对美观度要求较高,很多人在别墅上安装不考虑价格的高低,就是要装上感觉漂亮、好看。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今年10月发布的《2016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中显示,常规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9.8%和18.6%,先进技术单晶电池和多晶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21%和19.5%以上;2016年常规单晶硅和多晶硅组件效率已经分别达到17.74%和16.7%;高效组件效率已经分别达到了18.35%和17.2%